- 您的位置:
- 首页??>??
- 河湖长制幸福河湖专题??>??
- 成果展示
- 成果展示
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。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持续探索河湖管护新路径,高质量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,即日起,市河长办开设“河湖长制典型案例”专栏,通过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好经验、好做法,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,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。
象山县大塘港流域协同机制典型案例
一、背景情况
大塘港位于象山县西南面,流经新桥镇、定塘镇、石浦镇、晓塘乡4个乡镇和宁海县力洋镇隔洋塘村。大塘港水库为围海蓄淡水利工程,库区长度21公里,平均港宽200-400米,平均水深6-8米,水域面积4.79平方公里,库容约2400万立方米。近年来,象山县充分发挥“河湖长制”制度优势,紧紧围绕生态核心要素,融合公安、水利、交通、行政执法、环保等执法部门职责,集打击、治理、防范于一体,合力推进大塘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。
大塘港
二、主要做法
压实责任,凝聚巡查合力。为有效减控大塘港流域农业面源污染,象山县公安、自然资源与规划、水利、生态环保、法院、检察院等部门完善打击生态违法犯罪联勤联动工作机制,成立大塘港水域生态联勤警务工作站,大塘港水域重大环境问题联合研判、联合处置,推动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力量融合,提升执法督查效能。不定期开展“四不两直”水环境专项督查,重点推进管控工程、治水制度落细落实。2025年累计开展现场督查 6次,召开各类推进会 12次,督促解决闸门管控不严、河道清洁不力、农资废弃物回收意识不强等问题 80余个。
联合督查
立足实际,锁定治理目标。突出大塘港水域整体化治理和保护,瞄准非法排污、非法倾倒、非法捕捞等领域,按照“1+2+N”布局生态警务,设置县、乡(镇、街道)、村三级港区、河道、林区警长共计35名,充分发挥大塘港周边镇乡村社群防群治的力量,组建“生态义警”、“民间河长”和“护水志愿团队”,实现“社区警务+生态警务”职能覆盖,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生态防护网络。构建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载体,跟踪水质水量、预警问题、事项处置情况并建立电子台账,精准打击非法捕捞、电鱼等违法行为。2025年累计清理地笼网900余顶,处理违规垂钓、企业超标排放等问题100余个。
生态警务联勤共治
整合资源,筑牢预防堤坝。通过建立大塘港水域隐患排查清单,定期复核,形成统一调度、统一指挥、统一战线,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、违法违规行为、安全隐患,已联合化解涉水纠纷30余起,发现整改各类隐患涉水问题50余处。由村级河长牵头召开“村民说事”会、治水护水专题“警民说事”活动20余场次,发放“禁十条”通告3200份,收集有效线索21条,100%实现涉水问题整改。大塘港生态保护综合执法工作取得较好成效,港区水域的国控断面COD(化学需氧量)降幅明显。
村民说事
三、经验启示
象山县通过构建“生态联勤+河湖长制”协同机制,依托生态联勤警务站和生态警务智治平台,结合“生态义警”“民间河长”等群众力量,形成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的立体化治理网络,推进大塘港流域综合治理,守护一方碧水清波。